蛇口故事 | 兩讚蛇口,小平飲三杯


編者按

30年前,發韌於清朝洋務運動的百年巨艦——招商局緩緩駛入深圳灣,創辦了蛇口工業區,拉響參與改革開放的靠港汽笛。

殊不知,在蛇口耀眼光環背後,推動它勇於求變求新的,是百年老企業——招商局。這家創辦於洋務運動中的中國近代第一家民族工商企業,曾承載著近代中國產業救國的夢想,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改革風起雲湧的關鍵時刻,招商局這艘百年巨艦與改革開放共同起航,它又一次站到了改革的潮頭浪尖。

本期蛇口故事為大家帶來的是羊城晚報記者與袁庚老人的“神侃”故事。


當年“蛇口奇跡”幾多“不可思議”

上世紀最後20年,蛇口像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試管,而操持著實驗的人就是袁庚。

7月27日,本報記者在蛇口袁庚的家裡,與這位88歲的“實驗員”神侃了兩個小時。

1978年9月,受當時的交通部長葉飛委託,交通部外事局負責人袁庚赴香港調查招商局的經營狀況。“那時招商局真是很可憐,一條船都沒有,只有一個修船廠和一幢14層的破樓,所有的資產加起來才1.3億。”

1978年10月9日,由袁庚起草,交通部黨組討論通過的一份報告呈交給黨中央、國務院。報告突破了“一無內債,二無外債”的傳統觀念,提出“向銀行貸款(包括向外資銀行抵押貸款);也可試行發股票和有價證券,多方設法吸收港澳與海外的遊資……”這在當時是十分大膽的設想。三天之後,這個請示獲得了批准,10月18日,袁庚正式調任招商局常任副董事長,被稱為招商局第29代掌門人。


image0065a

《關於我駐香港招商局在廣東寶安建立工業區的報告》


當時的中國,正處於一個重大的轉捩點上———12月18日,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袁庚指著自家的樓下說:“這個地方當年全是荒灘、雜草、岩石和偷渡不成被海水推回來的死屍。我們當時想搞一些工業,但是香港的地多貴呀,工人的工資也高。所以我想在離香港很近、又有港口條件的內地找個地方。”袁庚首先想到了他的家鄉深圳大鵬,“但是,大鵬離香港還是遠了,中間隔著海,風浪很大,不合適。”在考察了珠海、東莞之後,袁庚選中了蛇口。“香港過來才一個小時,元朗過來僅半個小時,而且有建港條件。”

據稱,當時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手中的紅筆在寶安縣地圖上整個南頭半島一帶劃了一個弧,一向“膽大妄為”的袁庚竟猶豫了,他只要了沿海的2.14平方公里。沒有一家中國的銀行敢向袁庚貸款,香港?豐銀行借給他5000萬元港幣。

此後不久,鄧小平提出:“廣東、福建可以更開放些。”1980年,中國開始有了“經濟特區”這個詞。

袁庚承認,他沒有想到蛇口工業區會發展得這麼快。到1983年底,蛇口共引進資金10.6億港幣(不包流動資金),74個工廠,其中51家已投產,工業總產值2.2億人民幣。建成了600多米的碼頭,可停泊6000噸貨輪。袁庚說:“如果不是招商局以企業承擔了蛇口的社會功能的話,五年就可全部收回基建投資本息。”1984年1月26日,鄧小平視察蛇口。一路都沒有表態的鄧小平在蛇口卻接連兩次稱讚:“很好!”在看蛇口港時,鄧小平甚至把頭探出窗外。袁庚說:“那天鄧小平很高興,聽彙報的時間超過了原計劃15分鐘,午飯時喝了三杯茅臺,還是因為鄧榕勸阻,才沒再喝。”

image0065b

鄧小平(左前)在深圳蛇口“海上世界”旅遊中心眺望蛇口工業區。
1984年1月26日 新華社攝


鄧小平返回北京,在中央書記處擴大會上說:“深圳的建設速度相當快,蛇口工業區更快,原因就是給了他們一點權力。”
蛇口有多大權力呢?袁庚說:“可以審批500萬美元的專案,招商局可以從每年的利潤中留成1/10左右來投資,而且只限五年,總共才5000萬元。就這麼一點權力!”

袁庚就是憑藉這點權力在他的“試管”進行冒險的嘗試:開創了由一家企業全資開發一個社區的先例;在全國最早嘗試工程招標;最早挑戰人事禁區,凍結原有的行政級別,實行聘任制,破除了幹部職務終身制;對領導幹部實行民主選舉和信任投票制度;最早實施職工住宅商品化;最早進行了工資制度的改革;創辦了平安保險招商銀行……。“蛇口連山在內不過10多平方公里,對於全國來說是九牛一毛。如果著眼于它每年創造多少經濟價值,何足掛齒,如果把它看成一根試管,也許會引人關注。”

記者臨別時,想起了袁庚剛才提到他接管招商局時的窘況,那麼,1992年他退休時,招商局的資產又是多少呢?袁庚笑了,不無自豪地伸出兩指:“200多億!”


——內容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