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口人物 | 袁庚:記憶 • 理想與愛迪生的燈


作者
袁庚(1917年4月23日-2016年1月31日)廣東寶安人(現深圳龍崗區大鵬街道),招商局集團原常務副董事長。
袁庚是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和招商銀行、平安保險等企業創始人、百年招商局第二次輝煌的主要締造者、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探索者。2003年被香港特別行政區授予金紫荊星章。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袁庚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改革開放試驗田“蛇口模式”的探索創立者。
image0060a

袁庚 (資料圖片)
倘若人類不是有健忘的弱點,這個世界一定比現在繁榮、健康得多。 我在1973年剛從煉獄返回人間那段日子,常於北京西郊頤和園騎車代步,感覺到撲面而來的季風裡迴旋著自由的因數,荷紅柳綠的景色中流溢著超脫的悠然。冷不防,風馳電掣的轎車擦身而過,又絕塵而去,讓驚惶閃避的騎車人備受輕蔑與壓抑,那時,我著實痛恨車中顯貴的霸道與世事的不公。 不久後我恢復了工作,有了自己的“衙門”和專車。當我行駛在同一路段上,瞧著窗外的自行車竟像一股濁流,那種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的遲鈍與混亂無序,豈不就是這個國家積重難返的象徵? 感謝上蒼,我還不至於把昨日握把蹬輪時的心境遺忘得一乾二淨,隨著鏡頭的切換,我感到一陣如芒在背的愧赧。 數代人多少年來為之奮鬥的“人類的解放與自由”,其應有之義究竟如何,恐怕我等尋常之輩已難以說清。但是反省我們經受的種種苦難和不幸,每每發現毛病不是出在信念與視野就是出在脊樑與胸襟;換而言之,由於長期忽視人的多種需求和全面發展,鑄成了苦澀與動盪的根源。被時下諾基亞電話機“以人為本”的廣告撩撥得心動的人們,可能不記得馬克思設計的社會主義有這樣一條主要原則:要讓每個人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
image0060b

袁庚 (資料圖片)
遭受十年厚街摧殘的中國大地一片沉寂,沉寂得能聽見新生命的種子發芽的聲音。20年前一場春雷甘雨,蛇口工業區誕生了。她頗像一個喜歡沒完沒了提出問題又親嘗屢試的孩子,從總設計師“什麼事情總要有人第一個試,才能開拓新路。試第一個就要準備失敗,失敗也不要緊”的教導汲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由於觸發了思維定式的改變和傳統觀念的更新,許多人驚異於她的熱誠與直率,也未免有人蹙眉於她的活潑與任性。蛇口發生的社會變革的實質,可以說是為了優化人的生存空間、激發人的創造精神所做的認真探索,一系列改革的試驗對人的逐步完善的關心互為因果,終於展現出一個較為理想的社會的雛形。一位元著名學者以“人的狀態”這樣來表徵一個社會的健全程度:“每個成員充分發展其獨立性,知道善與惡的區別,能夠自己做出選擇,有信念而不僅僅有意見,有信仰而不是有迷信或者模糊不清的希望。••••••對此我頗有同感。
image0060c
從南油進入蛇口工業區的工業大道(資料圖片)
蛇口這個引人注目的異數,很早就被人塗敷上烏托邦的色彩。作為對社會進行反思的獨特方法,烏托邦追求完美社會的理想永遠具有激蕩人心的力量。但是若把蛇口與烏托邦等同起來,至少會產生邏輯上的麻煩,因為“烏托邦”一詞來源於“美好”與“烏有”,而蛇口則經歷了含有成功與缺失的豐富的社會實踐。 有先哲說過:如果人類的祖先沒有理想,今天的我們就會依然蜷縮在樹上或者山洞裡,身上裹著樹葉或者獸皮。 可惜總有人把先人不滿於現狀的奮爭也連同山洞、獸皮的感受一塊兒忘卻,又無心重溫自己兒時的美夢,於是便會對身邊的革故鼎新不以為然,甚至側目而視,挑剔求全。這種人接受不了“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這樣的“怪論”,其實——我一天比一天體會到——這是何等睿智的思想! image0060d

1987年,袁庚在蛇口的培訓中心草棚(資料圖片)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為求中國之自由平等,104年前上書李鴻章時就曾指出:“••••••故患於能行之人少,而尤患於不知之人多;國家每舉一事非格於成例,輒阻於群議,此中國之大病源也。”依我之見,多回憶早年樸素的感受,有對符合天性的遐思奇想加以寬容的效果;有這點寬容,自然于個性的創造有利,“大病源”不說根治,至少不會再在急待呵護的國土上肆虐了。 1878年,愛迪生在門羅派克實驗室最初點亮的白熾燈只帶來八分鐘的光明,但是這短暫的八分鐘卻宣告了質的飛躍,世界因而很快變得一片輝煌,重要的是它真真確確留給了人們對不足的思索,和對未來的希望。 內容摘自《見證蛇口》花城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328-330頁